股票投资策略说明
低位首板低开+首阳倒挂策略
核心思路
该策略结合了两个子策略:低位首板低开和首阳倒挂。通过严格的量价筛选和多重优化机制,在把握低位机会的同时控制风险。策略重点关注低位、放量、强势等特征,通过竞价数据进行精准买入。
- 策略来源
- 策略名称:低位首板低开+首阳倒挂策略
主要特点
- 双策略组合(可独立使用)
- 多维度筛选机制
- 基于竞价数据的精准买入
- 动态量价优化
- 灵活的参数配置
具体策略逻辑
1. 基础筛选标准
- 剔除ST股票、退市股票、科创板股票、停牌股票
- 剔除上市时间少于20天的新股
- 可选择全市场、中证系列或单一股票池
2. 策略一:低位首板低开
2.1 筛选条件
- 核心思路:捕捉低位股票的首次涨停后的低开机会,通过竞价数据精准介入
- 选股流程:
- 先筛选出近期(g.check_dura_1,默认5天内)首次涨停的股票
- 确保股票处于相对低位(20天涨幅小于g.pre_rise_1,110%;就是涨幅小于10%的)
- 通过板型优化(g.optimz_control,可选)和量能分析,筛选出高质量的首板标的
- 在竞价阶段,关注这些股票的开盘情况,寻找低开机会
2.2 买入条件
- 竞价开盘价低于昨日收盘价的g.auction_open_highlimit_1,98%(低开)
- 不能过度低开(有下限控制,g.auction_open_lowlimit_1,默认0)
- 在指定的竞价时间窗口(g.begin_times 到 g.end_times)内满足条件即可买入
3. 策略二:首阳倒挂
3.1 筛选条件
- 核心思路:捕捉强势股回调的买入机会,通过"高开回落"形态精准介入
- 选股流程:
- 筛选处于低位的股票(g.check_dura_2,20天涨幅小于g.pre_rise_2,110%,实际涨幅也就是不超过10%)
- 寻找出现强势上涨(g.strong_limit,涨幅>6%)的交易日
- 次日高开后出现回落(g.trap_limit,高开>6%且未能收回),形成"倒挂"形态
- 二次优化筛选:
- 量能要求:根据g.volume_control_2设置的模式进行筛选
- 模式1:周期放量(相对g.volume_period_2天内的平均量)
- 模式2:周期倍量(是g.volume_period_2天内最高量的g.volume_ratio_2倍)
- 模式3:相对昨日倍量
- 模式4:放量(240天-0.9)加倍量(20天-5)的叠加控制
- 流通市值限制:不超过g.cirm_up(45亿)
- 优化类型(g.filt_type):
- 'B':基本面(PE、PB等指标)
- 'V':量价面(成交量、涨跌幅等)
- 'S':静态(以流通市值为主要参考)
3.2 买入条件
- 竞价开盘价低于昨日收盘价的g.auction_open_highlimit_2(98%)
- 按照换手率排序,选择换手率最低的前50%标的(防止追高)
4. 仓位管理
4.1 持仓数量控制
- 参数 g.stocknum 控制最大持仓数:
- 0:不限制持仓数量,根据满足条件的股票数量决定
- 2/4/8:固定持仓数量,因为两个策略池各自独立,所以实际持仓会是这个数字的2倍
4.2 买入资金分配
- 标准仓位计算:
- 基础标准仓位 = 可用资金 / g.stocknum(如果g.stocknum为0,则按实际数量)
- 单个标的最大持仓限制 = 基础标准仓位 * 3
- 实际买入金额 = min(单个标的最大持仓限制, max(标的10日平均成交额/10, 基础标准仓位))
5. 风险控制
5.1 单股风控
- 止损条件:单只股票亏损超过g.loss_limit(10%)时强制止损
- 冷却期:止损后g.drop_limit_days(20个交易日)内不再买入该股票
5.2 整体风控
- 回撤监控:监控最近g.total_limit_days(30天)的最大回撤
- 清仓条件:当整体回撤超过g.total_limit_rate(15%)时清仓
- 冷却期:清仓后设置g.control_days = g.cool_days进行冷却期控制
5.3 市场状态监控
- 折价股票占比:维护最近10天的折价股票占比列表g.rate_list
- 清仓条件:当g.rate_list的平均值低于0.1(10%)时,清仓观望
- 节假日风控:节假日前自动清仓,节假日期间不开新仓
交易规则
- 采用异步报单模式
- 使用真实价格(动态复权)
- 考虑交易成本:
- 买入佣金:0.03%
- 卖出佣金:0.03%
- 印花税:0.1%
- 最低佣金:5元/笔